当前位置: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北信
助力高精尖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化高职学院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首都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时间:2018-09-06来源:北京日报
  伴随《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实施,北京提出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金融、科技、文化创意、信息、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和高端发展。党的十九大以后,北京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顺应产业演进趋势,按照国家战略导向,经过深入研讨论证分析,选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服务业等十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

  
 

  与北京市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有着较高契合度的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来将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着力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学校简介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有64年办学历史。1954年,为配合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发展新中国电子工业,学校的前身——“华北第四工业学校”在北京酒仙桥电子工业区应运而生,1956年命名为“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隶属电子工业部领导。1988年由部属学校转为北京市属学校,归口北京市政府电子工业办公室管理。1999年9月,为了适应北京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速培养信息产业技术应用人才,经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与北京市成人电子信息大学合并组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又将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北京市计算机工业学校与北京市电子工业学校并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学校隶属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电控公司)。

 

 

 

 

  在64年的漫长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以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己任,坚定走行业办学的发展道路,为祖国建设培养了大批电子技术人才,为新中国电子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培养电子工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校本部(酒仙桥)、东校区(东坝)和南校区(花乡)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5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教职工820人,专任教师500人,在校学生规模6500人。开设有计算机与软件技术、信息服务、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服务、财经管理、数字媒体技术、艺术设计、健康管理等专业集群,共计36个专业。

 

行业办学道路越走越宽,产教融合发展硕果累累

  自1954年创建以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行业办学,这也成为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天然优势,更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深化产教融合,电控公司组建成立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有效解决了企业参与教学、订单培养、学生实习、教师企业锻炼、企业职工培训、技术设备共享、实习基地共建等产教结合的关键问题,学校与企业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近年来,学院牵头组建“北京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在更大范围推动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并取得积极进展。2018年4月,学院领衔组建“京津冀信息安全产教融合联盟”,联盟汇集了多个领域40余家具有代表性并有一定知名度的信息安全技术企业和京津冀三地近100所职业院校,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贡献力量。京津冀信息安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的成立,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是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定位,主动应对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开展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具体实践措施。二是完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体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主角的校企协作模式。三是深化产教融合直面问题和困难,做好行业、企业、学校桥梁,积极应对。四是推动产教融合项目落地,联盟将通过技能竞赛、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就业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激活各参与成员热情。五是产教融合联盟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将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研究缩短职业院校创新成果转化链条,增强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院大胆探索制度创新,以产权理论为指导,率先提出“以资产为纽带”校企共建模式,与电控公司旗下大型国企北京燕东微电子公司、北京兆维集团公司、北广科技公司等共建产教基地,或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或在企业建立“厂中校”产教合作基地,或共同组建“协同创新中心”科技研发平台,或共同组建“企业大学”等教育培训机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学院率先提出的“以资产为纽带”校企共建模式,业已成为校企合作广泛运用的基本模式。

 

探索职业教育理论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04年,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GPTC(通用平台+技术中心)人才培养模式。GPTC是学院从行业办学背景出发,结合电子信息知识型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特征,为实现高职教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自主创建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设定为满足首都电子信息产业一线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综合职业能力,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涵:一是职业能力,指从事职业岗位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通用能力,指那些跨越职业的、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素质与能力。建设GPTC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搭建“通用平台”实施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养、通过建设“技术中心”实施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

  通用平台(General Platform,GP)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的系统方案。通用平台通过思想教育活动、通用能力训练、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等途径,实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精神熏陶、思维能力培养、沟通合作训练、身心健康教育、职业素养形成等教育功能,形成学院统一的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养方案。

  技术中心(Technology Center,TC)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信息产业的技术领域和生产组织的特点,按照产业界的实际状况,在校园中营造出与真实工作现场一致的教学环境,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在教学内容上,将企业的技术标准或工程规范引入课程,使课程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工作的实际;在教学方法上,依托技术中心的综合教学环境,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实训基地管理上,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为学生的课程学习营造出企业现场或真实工作的氛围。

  GPTC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鲜明的外部形态,更涉及课程理论、开发方法、运作规则以及制度安排等丰富内涵。学院稳步推进GPTC建设与实践历时十余载,横跨“十一五”和“十二五”,成效显著、硕果累累。GPTC的主要建设成果包括通用平台建设方案、技术中心建设方案、核心课程建设方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等。2009年,GPTC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成果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4年, GPTC通用能力模型开发与通用能力发展成果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国际教育合作

  2017年8月,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获批成为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的先发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外合作教育始于1998年,迄今已有20年的国际教育发展历史。从1998年起,学院与英国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先后举办BTEC ND项目和BTEC HND项目运行达十六年,英方合作教育机构为EDECEL,合作院校先后有斯托克学院、威根雷学院等,合作办学项目涉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市场营销等专业。进入新世纪,学院先后与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合作,在电子商务专业开展3+1学士学位项目;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大学TAFE学院开展合作,在商贸英语、会计等专业开展学分互认认证;与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合作,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IHK证书课程教育;与加拿大瀑布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举办高级文凭证书课程。中外合作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国外先进职业教育课程的良机。

  2006年11月21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对方互相设立海外研习基地。12年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共选派48期师生前来学院开展研修活动,学院共选派17期师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开展海外研习。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获得留学生招生资格,并具有港澳台学生的招生资质,留学生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学院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先后有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俄罗斯、埃及等十余个国家的三百余名留学生进校学习。

  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事实上,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早有动作。

  早在2014年,学院就与埃及MEK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由MEK基金会负责在埃及遴选优秀高中毕业生,推荐到学院学习自动化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并为留学生提供学费资助。目前在学院学习的埃及留学生近百人。2016年,学院与埃及MEK基金会及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探索联合举办“埃中应用技术学院(ECCAT)”。目前,ECCAT项目不仅获得埃及政府正式批准,而且得到我国教育部和商务部大力支持,商务部将ECCAT列入政府援助项目。该项目将利用我国政府对外援建资金,在苏伊士运河大学校园内,创办学院第一所海外分校,由学院输出高等职业教育标准,并负责分校的教育运行与质量监控。该学院将于今年9月正式招生,首批开设的专业为机械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通信技术,首届招生150人。

  2018年3月28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职业院校与19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就课程建设、师资交流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未来,这些学校还将成为首批“新丝路”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成员,在各自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对接。

  2018年5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重点建设10所左右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开启北京职业教育发展新征程。

  未来五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精尖产业发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遵循“做精、做强、做特”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六大建设工程——立德树人“育人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学科专业“领先工程”、人力资源“卓越工程”、社会服务“提升工程”、教育国际化“跃进工程”等;努力夯实四大保障体系——党建引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数字北信体系、校园文化体系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学院建成行业办学特色鲜明、产教融合充满活力、学科专业优势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社会服务能力卓著、教育国际化成效显著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化高职学院。